✦謠言破除:貓咪皮膚可以產生維生素D嗎?✦ 是真的嗎?有沒有科學上的證據呢? 網路上盛傳,認為貓咪可以舔毛來獲得維生素D

✦謠言破除:貓咪皮膚可以產生維生素D嗎?✦

是真的嗎?有沒有科學上的證據呢?

網路上盛傳,認為貓咪可以舔毛來獲得維生素D
(https://pets.ettoday.net/news/940038)

維生素D能讓貓咪促使小腸鈣吸收、維持適當的血鈣與磷濃度、使骨頭的礦物化正常,其他的用途包含調節細胞生長、神經肌肉與免疫功能,以及減少發炎反應

#一般哺乳動物可以透過三種方式獲得維生素D

l 植物性食物:攝取維生素D2(麥角鈣化醇)
l 動物性食物:攝取維生素D3(又稱為膽鈣化醇)
l 照射陽光:表皮中的7-脫氫膽固醇(7-DHC),經陽光照射後會轉化為維生素D3

維生素D2、D3由肝臟轉換為骨化二醇,再經肝臟和腎臟的酶反應之後,才能具生理活性,最終為生物所用。ㅤㅤ

貓狗能透過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說法,就是來自於三種方式中的『陽光照射』所以想確定這點,就要針對表皮中的7-脫氫膽固醇(7-DHC)做研究▼▼▼ㅤㅤ

一份2015年的文獻,特別針對肉食動物皮膚合成維生素D做了研究總共採集了 22種動物的皮膚樣本,先檢測皮膚表面的7-DHC和維生素D濃度,再經過人工紫外線UVB照射,再觀察照射前後兩者有無增加的趨勢

22種動物中,老鼠作為「非肉食動物」的對照組,是需要依賴陽光來獲得維生素D的動物
所以相較其他動物,老鼠的表皮的7-DHC 含量高很多(照射前為270)

而貓狗的數值變化為
l 貓咪部分,表皮 7-DHC 略微減少(照射前後為16➝15),維生素D沒有變化 (1➝1)
l 狗狗部分,表皮 7-DHC 沒有變化(照射前為後7➝7),維生素D 減少 (11➝7)ㅤㅤ

從結果來看,貓狗皮膚上皮脂腺能夠分泌的7-DHC量非常低,並且文獻中也下了結論,認為 #品種和皮膚的厚度 可能會影響皮膚中7-DHC、維生素D含量,但是紫外線照射並沒有顯著影響

再來一篇1994年的文獻
同樣檢測貓狗在照射紫外線前後,皮膚中維生素D的變化結果實驗結果和前一份相當接近照組的老鼠皮膚中7-DHC的含量同樣比起貓狗要高得多而貓狗經過紫外線照射試驗後,皮膚中的維生素D也都沒有明顯增加

這份實驗結論認為,貓狗所需的 #維生素D主要是透過飲食攝取 而來特別貓咪又是 #純肉食動物
因此他們演化成不需要自行合成維生素D
因為獵物的脂肪、肝臟和血液中就含有豐富維生素Dㅤㅤㅤㅤ

所以說,各位毛爸毛媽不要再被誤導了
貓狗絕對要透過飲食來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!ㅤㅤㅤ

由於維生素D與鈣質吸收息息相關,因此缺乏時會引起骨骼相關問題,幼年時會出現佝僂病,成年則是引起軟骨、骨質疏鬆等問題ㅤㅤㅤ

而因爲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
所以建議可以從 #油脂豐富的食物中補充
例如鴨肉、鮭魚、豬肉、肝臟、雞蛋、奶油、起司等
也再次應證貓咪真的是『純肉食動物』喔!參考資料ㅤㅤㅤ

2015文獻:Cutaneous Vitamin D Synthesis in Carnivorous Species

(https://www.jscimedcentral.com/VeterinaryMedicine/veterinarymedicine-2-1031.pdf)

1994文獻:Dietary vitamin D dependence of cat and dog due to inadequate cutaneous synthesis of vitamin D(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7843559/)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